2025-11-09 17:20:57
自人民網電文“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世界首例術基因編輯嬰兒“露露、娜娜”在中國誕生”后,基因關于“基因編輯嬰兒”一時間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編輯不科圍繞此的嬰兒爭議不斷,安全性如何?誕生的倫會有什么后果?這項試驗是否通過倫理審查?隨后更是有百余科學家聯合聲明強烈譴責。

賀建奎解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
在昨天早上據人民網報道:
11月26日,突破來自中國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理底賀建奎團隊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線而學技基因編輯嬰兒于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一時間消息發出后引發全球學界震動,嬰兒圍繞此的誕生的倫爭議也不斷,據悉這次基因手術修改的突破是CCR5基因(HIV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使用的理底基因編輯技術為“CRISPR/Cas9”技術。

人民網“基因編輯嬰兒”截圖
究其介紹來看,說是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于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聽起來十分厲害,但細細斟酌其可能會引發的后果,無疑是有很大未知且不可控的風險的。
要知道在這之前用CRISPR/Cas9技術對胚胎基因進行編輯的嘗試很早就有了,而且技術難度并不高,但是全球的生物學科學家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

CRISPR/Cas9 技術原理圖
總之對本身健康的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本身就沒有必要,而且CCR5基因本身對免疫系統存在一定作用。同時基因編輯可能存在脫靶等問題,不能說目前很少或基本沒有檢測到脫靶或錯誤識別就是安全的,可能現有技術還無法檢測到潛在風險,毫無道德底線。
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理論基礎據賀建奎介紹,基因編輯手術比起常規試管嬰兒多一個步驟,即在受精卵時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用5微米、約頭發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注射到還處于單細胞的受精卵里。

爆炸性新聞的主人公:賀建奎
他的團隊采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這種技術能夠精確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稱為“基因手術刀”。這次基因手術修改的是CCR5基因,而CCR5基因是HIV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
賀建奎表示,他在生育治療過程中改變了7對夫婦的胚胎,到目前為止,有1例懷孕。通過這樣的方法,以此實現新聞中所說的「艾滋病免疫基因編輯」人類。但實際上,目前已經有成熟的HIV的阻斷療法,這種所謂的「新療法」并不能取得巨大的收益。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被疑商業資本利益驅動下的鋌而走險要知道除了基因編輯以外,服用阻斷藥物也是一個方法。根據2015年中國疾控中心的相關論文,母嬰之間的艾滋病阻斷花費在8.3-5萬元,并且成功率高達98%以上。

圖形化的CCR5受體
而相比之下,基因編輯方式中雖然編輯基因這一環節成本很低,但是其必須在體外對受精卵進行一系列操作,同時還要保持受精卵的活性,最終還要將受精卵重新放回子宮中。整體花費上往往要超過10萬,并不會更劃算,反而會帶來很大的風險。

幾種常見crispr/cas9基因編輯實驗方案
再者用基因編輯的方式來防范艾滋病,完全沒有必要,“現在母嬰阻斷技術非常有效,高達98%以上,可以阻止新生兒不被艾滋感染,HIV感染的父親和健康的母親,100%可以生個健康和可愛的孩子引用,根本無需進行CCR5編輯。”
基因編輯受精卵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穎表示:“從事這一實驗的科研人員既非HIV研究者,也非基因編輯領域專家,項目實施時其測序公司和其背后的商業資本實在鋌而走險。”
基因編輯嬰兒無疑是被打開的“潘多拉魔盒”,遭百名科學家抵制早在2015年,我國中山大學黃軍就課題組利用廢棄胚胎進行基因編輯,以觀察與地中海貧血癥相關基因的遺傳情況,結果很快遭到學術界的批評。

經歷基因編輯后的原核期胚胎
這一事件也最終促使2015年12月“全球人類基因編輯峰會”的召開,并成立人類基因編輯委員會。經由多國頂尖科學家、倫理學者等對“人胚胎的基因編輯”問題充分討論,與會者達成共識:
“鼓勵基因編輯的基礎研究和體細胞的臨床應用,但是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研究應遵循限制性的倫理規范,未來在條件允許下才可以考慮臨床應用。”至此,對“能否開展相關研究”的爭議逐漸平息。所以,按道理來說這個事本來就不應該發生的,至少不是在今天。而但賀建奎這種“先斬后奏”,同時為人類增加“能力(抗病性)”的做法就是在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基因編輯嬰兒”明顯不符合倫理
再者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也代表著「人類早期胚胎遵守 14 天規則」被賀建奎親手打破,而CRISPR作為基因編輯工具雖然強力,但是會有很多“脫靶"——錯誤地編輯了不該編輯的地方。
什么是脫靶?簡單來說就是,錯誤地定位了目標基因,編輯了不該編輯的地方。而在人類胚胎編輯里,脫靶就是大問題了,如果等到胚胎發育起來再發現問題那就晚了,你總不能把一整個活人給扔掉。而且,這個人長大成人之后還要結婚生子的,脫靶帶來的錯誤編輯還會傳給后代。

針對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科學家聯合聲明
隨著事件的持續走熱,昨日已經有上百位科學家發表聯署聲明,抵制賀建奎這種嚴重違反科學倫理的行為。
@知識分子 微博發布百余科學家聯合聲明,表示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形容。作為生物醫學科研工作者,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百余科學家聯合聲明(僅展現部分)
隨后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官方微博@健康深圳 發布聲明稱,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啟動對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問題的調查。
截至目前各關聯方回應要點匯總1、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沒做過此項目。
2、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將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
3、倫理審查文件“簽字”者:不知情、未參會、沒簽字。

深圳和美醫院關于“基因編輯嬰兒”倫理審查文件
4、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在校外開展,不知情,將調查。
5、122位科學家共同聲明:強烈譴責!
6、深圳衛生監管部門:調查深圳和美,未結束。
7、廣東省衛健委:展開調查。

國家衛健委回應:手術未備案
8、深圳醫學倫理委:啟動調查。
9、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要求廣東省衛健委調查核實,依法處理,及時公開結果。
10、艾滋病公益組織“白樺林”:以為是南科大項目,招募志愿者后再無參與。
11、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干細胞分會:科研倫理的高壓線不容碰觸。
12、當事人賀建奎視頻回應:歷史將會證明倫理站在我們這一邊。
13、深圳科創委:未資助賀建奎的項目和醫院。
14、深圳衛生部門介入核實“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15、賀建奎團隊:周三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上公開數據。

賀建奎將于本周三在香港會議上公開該項目數據
16、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上個月確定與會者名單未有賀建奎,不知為何最終名單有賀建奎。國內外專家商討出了一份相關聲明,將在峰會上公布。
賀建奎文章摘選:不論是從科學還是社會倫理的角度考慮,沒有解決這些重要的安全問題之前,任何執行生殖細胞系編輯或制造基因編輯的人類的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