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9 09:03:01
子宮是年齡胚胎生根發芽的場所,子宮內膜就是越大嬰兒越難這個場地的土壤,當土壤受到破壞種子的試管生根發芽自然就沒那么順利了。


子宮內膜對懷孕的影響不可忽視
無論是自然受孕或者試管嬰兒,子宮內膜的宮內環境對于胚胎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有很多人做了很多次試管嬰兒都懷不上,膜說在排除胚胎原因后,年齡子宮內膜環境對于試管嬰兒的越大嬰兒越難成功與否就顯得尤為重要。
薄型子宮內膜子宮內膜是試管是胚胎的落腳處,是成功他們扎根發芽的地方,子宮內膜這片土壤是宮內否肥沃對于受精卵著床至關重要。
適合胚胎種植的膜說子宮內膜厚度為8-14mm,如果女性子宮內膜薄,年齡意味著種植的越大嬰兒越難“土壤”貧瘠,胚胎著床時很難生存,試管妊娠率自然就大大下降。
目前公認的是卵泡晚期子宮內膜厚度≤7mm便認為是子宮內膜薄。
引起子宮內膜薄的原因:
自然月經周期中,子宮內膜薄的女性較為常見,可出現子宮內膜的發育與卵泡不同步。在輔助生殖技術中,尤其是試管嬰兒治療中也常常會遇到子宮內膜薄的患者,導致胚胎移植后著床失敗,甚至子宮內膜條件差,凍胚無法再次移植。
對于子宮內膜薄的女性應積極去除病因,通過手術、西藥和中醫藥針灸治療等方法增加體內雌激素、改善子宮血流,促進子宮腺體及血管增生,增加子宮內膜雌、孕激素受體數量等途徑來改善子宮內膜厚度。
慢性子宮內膜炎慢性子宮內膜炎是一種持續存在的子宮內膜炎癥,雖不危及性命,但嚴重影響了女性的生殖健康。
慢性子宮內膜炎常表現為沒有癥狀或不典型的臨床特征如盆腔疼痛、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性交痛、膀胱炎、陰道炎反復發作,輕微的腹部不適, 通常是由于子宮腔內存在各種細菌感染(如大腸桿菌、葡萄球菌,支原體等等)、宮腔異常操作(宮內節育器,粘膜下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胎盤殘留、不全流產)所致。

子宮內膜影響胚胎著床的情形
慢性子宮內膜炎與不孕癥、復發性流產、反復胚胎種植失敗、早產等都密切相關。
在不孕癥患者中,慢性子宮內膜炎發生率為2.8%-24.3%,反復胚胎種植失敗患者中,發生率為14%-33.7%,復發性自然流產,發生率為7%-56.1%。研究數據顯示,患有慢性子宮內膜炎女性的臨床妊娠率較正常可孕女性相比明顯下降(52.0% VS 14.3%)。
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的子宮內膜會有大量的炎癥細胞浸潤,主要以一種叫漿細胞的免疫細胞為主,這些細胞很少在正常子宮內膜中找到。這些不正常表達的免疫細胞改變了子宮內膜種植微環境,損害了子宮內膜功能,并能夠影響胚胎的種植和發育。

國際生殖學術會議將免疫糾正對內膜影響作為重點討論議題
因而,子宮內膜組織中是否存在“漿細胞”被認為是診斷慢性子宮內膜炎的金標準。目前治療慢性子宮內膜炎推薦使用抗生素治療,治愈率可達90%以上。研究發現,使用兩周的抗生素治療后,反復種植失敗患者活產率從治療前的7%提高到治療后的56%,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當然除了上面的幾個原因外,子宮內膜原因造成的不孕不育很多,比如子宮內膜免疫環境紊亂、子宮內膜容受性低、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器質性病變等等都有可能讓子宮內膜與受精卵分道揚鑣,延續悲傷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