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9 13:07:53
《街邊擺攤的現街現街"保護費":一場關于生存法則的黑色幽默》
去年冬天,我在老城區巷口買烤紅薯時,邊擺邊擺那個總愛把圍巾纏成麻花狀的攤會攤攤主老張突然壓低聲音說:"現在連城管都文明執法了,倒是有人有人'那些人'越來越難伺候..."他眼神飄向對面新開的奶茶店,欲言又止的收保收保樣子讓我想起二十年前父親開雜貨鋪時,每月5號柜臺上總會多出兩包未拆封的護費護費中華煙。


如今的知乎"保護費"早就不叫這個名了。我認識的現街現街水果攤李姐管它叫"平臺服務費"——某團購APP的業務員笑瞇瞇地收走她20%流水,卻把她的邊擺邊擺攤位藏在APP第三十七頁;修鞋匠老周則稱之為"衛生管理金",雖然巷子里的攤會攤垃圾從來都是他自己在掃。這種現代版的有人有人"保護費"最諷刺之處在于:它讓受害者心甘情愿地掏錢,還覺得自己趕上了互聯網快車。收保收保

上個月在城中村看到的護費護費場景更魔幻。三個穿制服的知乎年輕人挨個攤位推廣"智慧經營碼",聲稱能幫攤主們規避城管檢查。現街現街可當我蹲下來系鞋帶時,分明聽見領頭那個對煎餅攤主說:"張叔,您這月掃碼率不到70%,王隊明天可能要來'例行檢查'啊..."陽光下,他制服肩章反射的光刺得人眼睛發疼。
這些事讓我想起動物世界的共生現象。鱷魚張開嘴讓牙簽鳥啄食殘渣,看似和諧的畫面背后,不過是猛獸與螻蟻之間心照不宣的交易。現在某些"平臺經濟"、"數字服務"何嘗不是如此?用算法編織的溫柔陷阱,比當年黑社會砸攤子的野蠻行徑更令人窒息。至少從前的小販知道自己在交保護費,現在他們可能正對著手機屏幕,為自己"聰明的商業決策"沾沾自喜。
但話說回來,最近在某高校后門發現的"叛逆者聯盟"倒讓人眼前一亮。五個大學生攤主自發組成合作社,輪流望風、共享客戶群,還用區塊鏈記賬對抗平臺抽成。他們的檸檬茶攤位上貼著二維碼,下面一行小字:"掃碼付款直接到賬,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大概就是新時代的"反保護費"智慧——當暴力威脅變成技術綁架,反抗的方式也得升級換代。
深夜收攤時分,我又遇見烤紅薯的老張。他正在教新來的00后攤主使用某音團購,嘴里念叨著:"要交25%呢...不過好歹比被掀攤子強。"寒風中,兩個時代的生存哲學在這個滿是油漬的二維碼上達成了荒謬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