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9 14:00:43
《有出口的有出有出股票》
上周和老王在陸家嘴的咖啡館閑聊,這位二十年股齡的口的口老韭菜突然說了句讓我后背發涼的話:"現在買A股,得先看逃生通道在哪里。股票股票"他說話時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星巴克紙杯,有出有出那節奏像極了K線圖上跳動的口的口分時線。


這讓我想起2015年熔斷時的股票股票魔幻景象。當時我在某券商營業部,有出有出親眼看見一位穿真絲旗袍的口的口大媽,前一秒還在炫耀她打新的股票股票戰果,下一秒就癱在大理石地面上——她的有出有出"逃生通道"被千股跌停焊死了。如今想來,口的口那場景簡直是股票股票中國股市的隱喻:我們總在狂歡時忘記預留退路。

(一)
你發現沒有?有出有出A股市場有個詭異的現象:分析師們能用三十頁PPT論證某只股票為什么該漲,卻很少告訴你什么時候該跑。口的口就像給你一輛沒有剎車的股票股票跑車,還夸耀它百公里加速多快。去年參與某上市公司調研時,我故意問CFO:"貴司財報里增長曲線的盡頭是什么?"那位哈佛畢業的精英愣了三秒,然后開始背誦準備好的增長戰略——你看,連企業自己都回避"退出"這個話題。
這或許解釋了為什么那么多散戶把炒股玩成婚姻——買入時海誓山盟,套牢后死守不放。我認識個杭州的服裝廠老板,08年48塊買的中石油,現在賬戶密碼都忘了。他說這是"價值投資",但我分明在他辦公室的貔貅擺件上,看到了某種荒誕的執念。
(二)
真正讓我脊背發涼的,是發現"逃生通道"本身正在成為生意。某些私募基金現在兜售的"量化對沖策略",本質上就是給土豪定制的VIP逃生艙。去年某個暴雨夜,某百億私募的合伙人醉醺醺地跟我說:"我們的超額收益?不過是比散戶早跑0.3秒而已。"這話說得刻薄,但想想科創板開市首日那些機構專用席位的賣出數據,又不得不承認某種殘酷的真實。
最近在研究北向資金時發現個有趣現象:這些"聰明錢"的持倉周期越來越短。某外資行朋友給我看他們內部的"紅色警報"機制——當政策風向變化時,算法能在15毫秒內清空特定行業倉位。相比之下,普通投資者還在用手機APP艱難地掛單,這哪是投資?簡直是冷兵器對陣導彈系統。
(三)
前兩天翻到彼得·林奇的老書,他在1987年股災后寫的一段話突然擊中我:"牛市培養出的最大幻覺,就是讓人相信電梯永遠向上。"現在的A股何嘗不是?注冊制下的新股如過江之鯽,但退市通道依然像北京早高峰的二環——理論上存在,實際上寸步難行。
或許我們該重新理解"出口"的含義。它不一定是認賠出局,可能是倉位控制,是期權對沖,甚至是定期取現的紀律。我認識個廈門的老漁民,他說在海上討生活的人最懂這個道理:"臺風來時要留夠返港的油。"
窗外的陸家嘴又開始亮燈了,那些玻璃幕墻上的K線倒影,恍惚間像是無數個未完成的逃生路線圖。老王突然發來微信:"看到沒?今天又有兩只ST股上演地天板。"我回他:"你知道賭場最賺錢的設計是什么嗎?是讓輸家總能看到希望。"
放下手機時,咖啡已經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