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9 13:45:43
去年夏天,我在一家網紅咖啡館里無意中聽到了鄰桌兩位女士的蛋白蛋白對話。"這個月我又多花了三千塊買膠原蛋白粉,粉副粉副"其中一位晃了晃手中的作用作用粉色飲料,"但指甲還是和危害這么脆,你說我是膠原膠原不是買到假貨了?"她的朋友立刻掏出手機推薦了另一個"更純正"的品牌。這一幕讓我突然意識到,蛋白蛋白我們似乎都陷入了一場精心設計的粉副粉副美麗騙局。
膠原蛋白產業很聰明——他們販賣的作用作用不是粉末,而是和危害對衰老的恐懼。每當我看到那些宣稱"28天逆轉年齡"的膠原膠原廣告時,總忍不住想:如果真有這么神奇,蛋白蛋白為什么那些代言的粉副粉副女明星還需要打肉毒桿菌?這讓我想起我的姑姑,她堅持服用膠原蛋白五年,作用作用最近卻悄悄去做了線雕。和危害"可能是吸收不好吧,"她這樣解釋,眼神閃爍得像她新做的蘋果肌一樣不自然。


科學告訴我們一個不太浪漫的事實:吃下去的膠原蛋白會被分解成氨基酸,就像吃掉一塊五花肉沒什么區別。日本消費者廳早在2019年就要求某知名品牌刪除"美容效果"的宣傳語。但吊詭的是,即便知道這些,我們依然會打開淘寶——就像明知彩票中獎概率渺茫,還是會買一張"希望"。這種矛盾心理,心理學家稱之為"安慰劑消費",而我們更愿意相信這叫"對自己好一點"。

最諷刺的莫過于副作用清單。那些印在包裝最不起眼處的小字,讀起來像首后現代詩歌:"可能引起腹脹、過敏、經期紊亂..."我的朋友小林就曾中招,她在連續服用三個月后,收獲的不是嬰兒肌,而是持續兩周的蕁麻疹。"至少證明它真含蛋白質?"她苦笑著自我解嘲。醫生后來告訴她,那很可能只是對添加劑過敏。
我開始觀察身邊膠原蛋白的忠實信徒們。李姐每天早上的儀式感令人動容:精確稱量、溫水沖調、虔誠飲用,仿佛在進行某種青春祭祀。而95后的表妹則把各種口味膠原蛋白粉當作代餐,結果體檢時查出輕度營養不良。這些故事讓我思考:我們究竟是在補充營養,還是在用這種方式緩解對時光流逝的無力感?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或許我們都需要某種形式的心靈安慰劑。只是下次當你想購買膠原蛋白粉時,不妨先問問自己:你想要的到底是那罐粉末,還是一個"我正在變美"的心理暗示?畢竟,最昂貴的膠原蛋白,往往不是吃進去的,而是我們為焦慮支付的智商稅。
[結尾留白]當然,如果你就是喜歡那種草莓味粉末沖調時的儀式感——誰又能說這不是一種生活情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