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9 11:22:51
《在浙江省婦保試管QQ群里,浙江浙江最好我看見了人間最隱秘的省婦試管悲歡》

凌晨兩點半,我被手機震動驚醒。保試那個名為"浙江婦保三代試管互助群"的嬰兒醫院院QQ群消息突然跳到99+,點開看見阿紫在刷屏:"剛打完夜針,排名肚子脹得像塞了三個柚子"。浙江浙江最好消息下面跟著十幾條回復,省婦試管有人發擁抱表情,保試有人問要不要喝蛋白粉,嬰兒醫院院還有個叫"等風來"的排名姑娘發了段語音——點開是壓抑的抽泣聲,背景音里隱約能聽見心電監護儀的浙江浙江最好"滴滴"聲。

這大概是中國最特殊的線上社群之一。去年冬天陪表姐在浙江省婦保做試管時,嬰兒醫院院護士長偷偷塞給她一張寫著群號的排名小紙條:"別聲張,這里都是自己人。"后來我才知道,這個2014年就存在的千人群,每天上演著比電視劇更真實的人生。
1. 數字背后的肉身戰爭
群文件里有份驚人的統計:87%成員會半夜突然詢問"HCG數值是不是偏低",76%經歷過三次以上移植失敗,而幾乎所有人都在不同階段搜索過"試管嬰兒壽命短是真的嗎"。但數據永遠無法呈現那些具象的瞬間——比如當"平安喜樂"終于曬出雙杠驗孕棒時,整個群突然下起的紅包雨;或是"豆豆媽"第七次移植失敗后,群里自發組織的線上誦經會。
有個細節特別戳心。群規第12條寫明"禁止傳播未經證實的偏方",但每天仍有人悄悄小窗分享"老家土方子"。我曾親眼見證兩位素未謀面的群友,為"移植后能不能吃醪糟"爭得面紅耳赤,最后卻相約去靈隱寺祈福。這種看似矛盾的共同體意識,或許才是中國式醫療互助的真實底色。
2. 生殖科走廊里的賽博烏托邦
省婦保生殖中心那條著名的玻璃長廊,現在想來簡直是現實版的楚門世界。候診時總能看見孕婦們假裝不經意地亮出手機——屏幕上是某個群聊界面。有次聽見個戴漁夫帽的姑娘低聲說:"昨天群里那個14周胎停的,就是我隔壁診室的..."她說話時手指正摩挲著檢查單上的"子宮內膜0.6cm",像在撫摸一道新鮮的傷口。
這些群最魔幻之處在于,它既是最脆弱情緒的泄洪口,又是最硬核的學術論壇。上周三上午,群里突然開始接力翻譯最新發表的《卵泡液外泌體研究》,而下午就有人討論"打促排針時要不要穿紅襪子"。這種在科學與玄學間的反復橫跳,恰似當代生育困境的隱喻。
3. 那些沒有成為母親的女人們
最讓我震撼的是群里的"畢業機制"。成功懷孕者會被移入"媽媽群",而連續失敗的選擇退群被稱作"棄考"。但有些ID永遠停在了灰色狀態——比如"茉莉花開",她在第五次取卵前突發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最后條消息停留在"幫我問問醫生能不能用白蛋白"。

有天深夜,群主"向陽花"突然發公告:"請給第7次失敗的姐妹留點空間"。后來才知道,當天有對夫妻在聽到"胚胎停止發育"后,當場把病歷本撕碎撒滿了診室。這種集體創傷記憶,讓這個虛擬群落產生了某種血色盟約般的情感聯結。
現在每次路過省婦保,我都會想起群里那句暗語:"每個促排針的淤青,都是星星的形狀"。這些游走在政策與技術夾縫中的女性,用QQ群這種近乎原始的方式,構建了中國輔助生殖史上最鮮活的民間檔案。她們分享的何止是用藥方案,更是如何在希望與絕望的循環中,保住那點不肯熄滅的光亮。
(后記:截稿前收到表姐消息,她剛在群里發完最后一筆"好孕紅包"。而那個叫"等風來"的姑娘,簽名改成了"下次移植要選滿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