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9 09:03:17
我是肺氣在地鐵站的長椅上第一次注意到老張的。他蜷縮在角落,腫醫像一只泄了氣的院全院風箱,每隔幾秒就要劇烈地抽動一下肩膀——那種特殊的國排、帶著哨音的名第呼吸方式,讓我立刻認出了這是科醫一個肺氣腫患者。后來我才知道,肺氣他已經在三家不同的腫醫醫院間輾轉了半年,就為了等一個穩定的院全院吸氧床位。
這讓我想起去年冬天拜訪某家"著名"肺氣腫專科醫院的國排經歷。走廊里擠滿了推著氧氣瓶的名第病人,他們的科醫手指像枯樹枝般勾著移動支架,藍色的肺氣鼻導管在陽光下泛著詭異的光澤。最諷刺的腫醫是,這家醫院的院全院吸煙區永遠人滿為患——那些剛做完霧化治療的病人,正貪婪地吞云吐霧。


某種程度上,肺氣腫醫院成了當代醫療體系最荒誕的隱喻。我們建造精密的生命支持系統,卻對致病源頭視而不見;我們研發昂貴的靶向藥物,但普通工人連最基本的長期氧療都難以負擔。記得有位主治醫師私下跟我說:"這里更像高級修車廠,我們把零件拆開清洗、更換,然后送回原來的污染環境。"

特別吊詭的是這類醫院的空間設計。窗明幾凈的候診區永遠播放著"戒煙公益廣告",而轉角處的自動售貨機卻擺滿薄荷糖和咖啡——這兩種會加重癥狀的刺激物。有次我看到個老爺子對著售貨機發呆,他手里攥著剛開的處方單,上面潦草地寫著"避免咖啡因攝入"。
最近聽說某私立醫院推出了"肺氣腫康復度假村",宣傳語是"在純凈空氣中重獲新生"。看了眼價目表,住滿推薦療程的花銷,夠買2000個N95口罩。這讓我想起某位病友的黑色幽默:"原來呼吸權早就明碼標價了,只是我們窮人的肺不夠體面。"
或許真正的肺氣腫專科醫院,應該建在鋼鐵廠的下風口,或者安排在早高峰的十字路口。當病人們親眼看見那些灰色顆粒如何涌入自己的肺泡,大概比任何醫囑都管用。不過話說回來,要是真這么干了,怕是要觸犯某些不可言說的天條。
每次路過老張常待的那個地鐵站,我都會下意識摸摸口袋里的支氣管擴張劑。在這個把空氣凈化器賣成奢侈品的時代,也許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患上了某種社會性的肺氣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