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9 13:57:31
去年在曼谷旅行時,我在便利店貨架上看到一排粉色包裝的縮陰"女性緊致凝膠",旁邊站著一位歐洲背包客女孩。女性她拿起又放下,縮陰反復三次,女性最后像做賊似的縮陰快速扔進購物籃,用兩包薯片蓋住。女性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在這個標榜身體自由的縮陰時代,女性依然在為陰道松弛這個再正常不過的女性生理現象感到羞恥。
1. 被發明的縮陰需求


市面上90%的縮陰藥都在販賣同一種恐懼:"松弛=失去性魅力=被拋棄"。這讓我想起上世紀50年代的女性香煙廣告,那些暗示吸煙能保持苗條身材的縮陰詭異宣傳。現在輪到我們的女性陰道了——一個本應隨年齡自然變化的器官,突然被塑造成了需要終身維修的縮陰劣質產品。

某品牌甚至打出"產后72小時黃金修復期"的女性概念,把剖宮產產婦也納入目標人群。這簡直荒謬得令人發笑,卻又精準刺中了新手媽媽的焦慮。我的產科醫生朋友說,她經常要花半小時向產婦解釋:陰道不是橡皮筋,分娩后的輕微變化完全正常。
2. 偽科學的話語陷阱
最狡猾的是這些產品的話術。它們用"植物萃取""古法秘方"包裝,卻對真正起效的成分諱莫如深。就像我表姐花兩千多買的某款進口凝膠,成分表第三位赫然寫著薄荷醇——這東西抹上去當然會有"緊致感",和風油精涂在皮膚上會發涼是一個道理。
更諷刺的是,當男性出現勃起障礙時,偉哥可以光明正大地出現在超級碗廣告里;而女性想要改善性生活,卻要先承認自己"不夠緊"。這種雙重標準暴露了整個行業的性別政治:為什么永遠是女性在承擔"完美陰道"的責任?
3. 另一種可能
三年前我采訪過一位德國婦科醫生,她的診所提供盆底肌康復訓練。"與其花冤枉錢買藥,不如學會控制你的PC肌。"她說這話時正在給一位60歲的患者做指導,"陰道健康不該由男人的快感來定義。"
或許我們該問的不是"哪種縮陰藥有效",而是"誰在定義有效的標準"。當凱格爾運動被證實能有效增強盆底肌時,為什么商家更愿意推銷立竿見影的藥丸?因為真正的賦權從來不是好生意——它太慢,太費勁,最重要的是,它讓女性意識到自己本就擁有掌控身體的能力。
(寫完這篇文章后,我給曼谷遇見的那個女孩發了消息。她回復說那管凝膠早就扔了:"后來我發現,問題根本不在我的身體,而在那個總抱怨'感覺不一樣了'的男朋友。")